历史沿革

体育教育专业是西北师范大学建设的最早的学科专业之一,至今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

       抗日战争爆发后,京津及华北相继沦陷,许多高等院校西迁。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先后前往西安,组建国立临时大学。1938年,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前往陕西城固。在此期间,西北联合大学成立体育委员会,在学院分设体育负责人,文理学院王耀东,法商学院刘博森、教育学院袁敦礼、医学院陈静安,他们主要负责本院的体育活动。当时的教育学院体育系学生48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下设分院,西北师范学院是其中的一个下属学院。1941年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设立分院,1942年招生,1944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全部搬迁至兰州十里店。为了尽快满足西北地区的体育教师培养任务,学院通过办系、办科、办班等形式,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1946年部分师生返回北京恢复北京师范大学,一部分师生留在兰州继续完成西北师范学院的教学工作,郭俊卿担任体育系系主任。在此期间,共毕业四年制本科生120名,二年制专科生43名,一年制专科生12名,一年制师训班17名,共计192名。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曾经更名甘肃师范大学,后为西北师范大学。在这一过程中,体育始终是学校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当初,体育教研组作为一个重要教学机构,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实践任务,1952年体育与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俄语5个教研组为直接隶属教务处领导,可见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一时期,属于借鉴原苏联的教学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的阶段。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艰苦的奋斗,体育教育专业得到长足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日益提高,教学条件得到改善,1958年建成简易体操房一座,面积1100平方米。恢复高考后,1977年底体育系招收117名学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体育依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1986年3月学校举办了首届“体育之春”,参与学生1500余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

        体育学院是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基础上于1998年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现设体育教育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运动训练系、基础理论教学部、大学体育教学部、体育科学研究所、场馆管理中心等教学、科研、管理机构。

        近年来,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专项突出”的教学理念,贯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化突出专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完善“学生技能大赛方案”(2011年改为“学生专业技能达标综合测试”)、拓展实习基地建设等举措,着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在加强体育教学的同时,学院高度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逐渐实现传统体育教育教学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学院坚持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深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制定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试行),把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纳入教学及成绩评价之中,促进了大学生体育技能及体育素养的提高。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院教学、训练、科研设施齐全,在西北地区高校中占据一定优势。拥有体育比赛综合馆、球类训练馆、武术馆、乒乓球馆、竞技体操馆、标准塑胶田径场、标准草坪足球场、室外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教学训练配套设施。申报获批“甘肃省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健康促进”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服务中心1个。学院现有7个教学实验室,包括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体育保健康复、运动负荷实验室、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体育学院历史沿革简明表

年份

机构设置

1917年

开设体育专业,设立体育系科

1938年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成立,设立体育委员会,在各学院分社体育负责人

1953年

体育系到西安成立西安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保留公共体育教研组

1956年4月

成立二年制体育专科

1958年7月

西北师范学院体育科与省体委联合成立兰州体育学院,同年11月西北师范学院更名为甘肃师范大学,设立体育教育组

1961年11月

兰州体育学院与甘肃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组合并成立体育系

1970年

体育系、艺术系合并为军体艺术系

1974年

体育系、艺术系分设

1983年

公体教学部与体育系分离,形成两个教学单位

1998年

公体教学部与体育系合并,成立体育学院


 


版权所有 © 2013-2015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 邮政编码:730070 | 管理员入口

联系电话(传真):0931-7971472 | 陇ICP备05000595号